江孜英雄
離開浪卡子線邊界的冰川,進入江孜並往市區移動,進入市區後可看見宗山上有一古堡,不是貴族的莊園,也不是宗教的殿堂,而是一段悲壯事件的遺址;1904年7月英軍第二次侵藏,雖然之前以七次阻擋英軍入侵,但以藏民的土火槍、大刀、弓箭及投石器等傳統兵器終究難抵英軍的現代化兵器,在困守古堡3天已彈盡糧絕,英軍占領宗山後,肉搏不敵的數百將士跳崖自盡,為近代西藏抗擊外國侵略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鬥畫下悲歌的句點,2004年百年紀念時將宗山前廣場命名為「英雄廣場」,立有英雄碑一座,紀念這碧血先烈,午後兩點的豔陽晴空下,心卻涼了起來。
01.jpg  

十萬佛塔
與宗山古堡相對望的是江孜白居寺,但因為今天舟車勞頓,身體有些不適,加上近日佛寺連發而我又非虔誠信徒便沒進去參觀,不過從外圍望去白居寺的外觀相當有特色,從正門向兩側延伸的城牆,各自轉彎後沿著山坡而上,有如長城之勢;而內部主要代表建築的吉祥多門塔也是西藏景點介紹的常客,多角形的底座上是白色的塔身,往上是藍色妝點的金頂,據說底部的多角型每個角都是一間間的小房間供奉著佛塔,故有十萬佛塔之稱,其實事後有點後悔沒入參觀,但當時只想靜靜休息,在寺外閒逛的時候,寺外是相當傳統的藏式民居,在這個陽光普照的午後相當安靜,只有牛隻靜靜的吃著主人準備的牧草飼料,腳步輕快的狗,與幾個追逐嬉戲的孩童,我也發現了傳說中的藏式民居特點─牛糞牆,牛糞像一個個大餅貼在牆上風乾,因為高原沒有喬木或灌木植物,所以檢柴是不可行的,牛糞便成了重要的燃料,千外別嫌棄,寒風刺骨的時候絕對是不可或缺啊。
06.jpg  04.jpg  03.jpg 07.jpg        
(右圖後方牆上一塊塊就是傳說的「燃料餅」)

日喀則前的迷途
離開江孜終於要前往今日的終點日喀則,卻在要進城前被道路施工給打亂,這邊不得不說這公路行政單位的行事風格相當有個性,西藏郊區很多道路不是唯一就是唯二,但他們鋪路卻不開放單線通車,也沒有替代道路的指示,一句「不能通行,往那走」指著遠方不知去哪的土路就結束了,顛頗已不足以形容路況,不時出現的巨大水坑,讓我覺得能把中巴開在吉普車路上的趙師傅開車技術相當了得,佩服不以,但開到路中間時出現叉路也沒有路標頓時卡關,連一旁的藏民汽車也跟我們一起迷失,後來幸虧遇到軍警單位的人開車帶路才到了日喀則。


班禪大師駐錫地
札什倫布寺為日喀則地區最大寺院,同時也為黃教六大寺之一,15世紀由宗喀巴大師弟子,也是後來的一世達賴根墩珠巴所建,不過後來卻是成為班禪大師的駐錫地,四世班禪開始便一直到現在,所以寺院內的一大重點就是歷代班禪的靈塔,共有8座,文革時期,五至九世班禪靈塔祀殿被毀。後來十世班禪大師為 五至九世班禪重新修建了一座合葬靈塔殿。四世班禪的靈塔,在七十年代重建在原五世班禪的靈殿裡。一至三世班禪的靈塔祀殿沒有修建在紮什倫布寺,而是在其他當時班禪擔任住持的寺院中;而札什倫布寺的另一大重點便是強巴佛殿,由九世班禪建於1910年代初期,佛像高26.2公尺,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銅塑佛像,當時由110個工匠,花費4年時間,耗黃金6700兩、黃銅23萬多斤,相當驚人,在30公尺高的佛殿中更顯得佛像的巨大,是遊人對此寺印象最深之處。

 

17.jpg 22.jpg 23.jpg   

對應文革中班禪靈塔被毀的歷史,寺院中多處壁畫也可看出其端倪,許多壁畫被毀,甚至還看到紅衛兵在壁畫上刻下稱頌毛主席的字樣,心中不禁心痛現今中國有許多文物皆毀於那愚蠢的狂熱,連中國人民講到這段往事,也是聲音漸小而後不發一語;牆上的六道輪迴壁畫是否當時正靜靜地看著一切並作出審判,是上善的戰士阿修羅,還是下善的地獄惡鬼。
 20.jpg21.jpg  

arrow
arrow

    ken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